幼儿园里的自然教育回归常识,回归到幼儿真

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01013.html

*本文根据1月19日孙莉莉老师在“发现自然”直播平台上的公益讲座“幼儿园自然教育中的时间维度”第二部分内容整理

01/

儿童的自然学习

这张表是我让幼儿园做的一些工作,具体内容仅作参考,因为不同的地方生长的作物和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

在做的过程中可以动员小朋友、全体老师一起去做。幼儿园有多少植物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从高到低一层一层地,从乔木、灌木到草本植物,还有农作物等,然后再到班级里的盆栽植物。一点一点统计,很快就能把园所的植物统计出来。比如,幼儿园有哪些树木,它们的特点是什么?花草的特点是什么,水生植物有哪些,农作物是怎样的。

这个表格,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自己做课程的话要做这种研究,这是很有必要的。不是要去做理论研究,而是实质上地去做东西。这一步就是对自己幼儿园的植物资源进行一个生长时序和生长特点、种植方法的整理,它有助于大家真正地去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当中到底有哪些资源是可资利用的。通过观察和统计园所现有的植物资源,按照它的生长时序进行整理,从而形成园所的自然资源统计表。

所以,作业2就来了,请参考上表,进行一个自己园所的自然资源梳理和统计。

幼儿园里的自然教育,我更愿意把它跟环境相联系起来。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幼儿与环境》、《与幼儿一起发现自然》这几本书都非常好。有些观点和想法我们都不谋而合。

个层次,儿童是在自然中学习,在自然中学习,包括感受周围的环境,就会产生一些自发的兴趣。我们小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哎呀,我的手被那个树叶拿了一下,拉破了。”我才发现树叶的边缘的锯齿居然这么锋利。手破了就要哭了,妈妈来了说别哭,我给你讲个故事,树叶的这个锯齿有什么价值,他怎么保护自己,鲁班爷爷怎么通过观察这个发明了锯子等,就像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一样,你就不哭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和自然相关的童年经验,再借由成人的帮助进行学习。

我们小时候会把木槿花摘下来,发现上面有粘液,于是就往自己脸上粘一堆,你就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产生黏液的。我家小时候有一颗特别大的那个香椿树,上面有很多黏黏的东西,其实那个是树胶分泌的,虫虫子会把卵生在里面,然后就会出现很多的胶状的东西。桃树有桃胶,椿树有椿树胶。我们在自然当中发现了这些有趣的东西,于是就跑去研究它,看它是怎么形成的,会在不同植物的什么位置,会产生怎样的动态,哪些季节会有,哪些季节没有......都是我们自发在环境中学习获得的相关经验。

第二个层次,是向自然学习。这个层次更多是理性的加入。比如说发现一些规律和关系,不同季节会有不同植物的生长,主要是掌握事实层面的东西;然后是审美层面的,比如说欣赏自然的美;然后就是哲学层面的。在《幼稚园的自然》这本书中,作者所提到自然教育的六点目标,在我看来,也是这三个层面。

第三个阶段,则是学习保护自然,更多是环境保护的话题。

02/

作为观念的自然教育

如果不把自然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看待的话,其更多的是在观念上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现有的课程设计和课程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它,或者如何去组织这些经验,跟孩子去进行分享和促进他的学习。

这里我提两点。

一是要支持儿童的自然学习。

首先,它是在自然中环境中自发的一种学习,我们首先要去支持自然的学习。

· ,创设环境,让自然学习发生。

·第二,创造条件,促进经验的改造。

·第三,创造条件,发展幼儿对经验的支配和选择的能力。

这三条也是张雪门在《幼稚园教材教法研究》“常识”一章中提到的。他说:”幼儿,就是从各式各样的自然社会环境里的实践动作,获得了各式各样的自然社会的经验;经验的实践又不断地改变环境,并且不断地改变自己;经验,不仅在于堆积和扩张,重要的还是在于有选择和支配的作用。”这是他在论及常识的时候所提到的,但是我看到这一段时,其实想到的是所有的学习。

比如我研究绘本,更期待幼儿的绘本阅读,无论是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还是文学审美经验的提升,都是一种自然的学习。也应该创设环境,让阅读自然发生。比如,给孩子的生活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绘本与绘本相关的材料,孩子就会翻一翻看一看。然后,还要创造条件、促进经验的改造。跟孩子聊一聊、听孩子讲一讲,问他看到了什么,哪里没有看懂,你想问我什么问题,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这就是创造条件,促进经验的改造。第三创造条件,发展幼儿对经验的支配和选择的能力。可以让孩子点评一些书、表演一些绘本、用绘本来做游戏或者创编自己的作品等,这时他就进行支配和选择了。

其实绘本、艺术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都是一样。基本上这种学习是通用于各个领域的,不是分学科的。

我们来看看张雪门是怎么论述所谓的“支持儿童的学习”。他说,怎样才能培养儿童对于经验支配和选择的能力呢?

提供环境,让自然教育自然地发生。那就需要园子里有多多的花花草草,把硬质地面改造成软质地面,让幼儿园里面可以有种植的花草,也可以有自然生长的花草,比如我们后面会提及的“小鸟的花园“。如果只是这边种一盆仙人掌,那边种一棵葱,肯定是不够的。要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而且在多多益善中,还要进行支配和管理——这是首先要有的。

然后,你要跟孩子聊天,组织他活动,给他接触的机会,这样他才能够拓展和改造经验。

一条是最重要,怎么发展幼儿对经验的支配和选择的能力呢?有这样四条:

(我觉得其实都是很一般的道理,但是我们总是不太能够做到)

“凡儿童能力所及的,他自有其下手的地方,他自选其工作。”也就是说,花花草草在那里,你怎么知道让他修枝太难、拔草太难或者捉虫太难,或者是什么太容易?其实你不用。你只是让他发现花花草草上有虫子,它会影响到未来食用或者收获,这时候孩子就会想办法去做,想办法去捉虫。用什么捉呢?首先当然是用手捉,用手捉不到的时候他会怎么办呢?他可能就会想用筷子,如果筷子还不好用的时候,他可能会想到科学角里面有镊子,他就会想做、有意图,然后去尝试。尝试的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他就会去选择, 就会成功。

这就是凡儿童能力所及的他自有其下手的地方,他自会选他去工作。孩子们会在这个园子里找到他能够去干的事情。如果你不让他动,或者你规定他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者你规定他在某一个时间段,必须要按照的步骤去做,孩子怎么发展他的经验支配和选择的能力呢?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失败,哪里来的真正的成功呢?

凡儿童能力所及的,他自有其下手的地方,他自选其工作;

在他进行的历程上,无论要什么材料和方法,都可由他自己来担任选择假定的责任;

等到结果成功或失败,自然归他自己来享受苦乐,实在无须大人的帮助。

教师在这种的活动中,仅必要时加以暗示和同情罢了!

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因为这是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我们有一种假设,一种虚构的概念,就是孩子一定要成功,必须要成功,让他要在每一项活动当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一帆风顺的成功就是假的,他也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我希望大家好好地去思考这一段话。无论是在自然教育,还是在其他任何的教育内容上,都给孩子这样一种能够对于经验有支配和选择的能力。这是一种观念,不光是自然的学习,支持儿童的所有的学习都要做到这几点。

二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原则和社会文化背景

大家对“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这几个词都很熟悉,那是不是因为这样,幼儿园就一定要做自然教育呢?这要看社会文化背景。我想说几个简单的例子。

我曾经在新加坡工作过一段时间,在我所工作的幼儿园也好,在我去参观的幼儿园也好,我就没见过一个地方种菜。为什么呢?因为新加坡寸土寸金,没地方去种菜,菜都是从马来西亚或者从日本、台湾进口的,所以他们不种菜,也没有人在幼儿园里面种花,因为都是楼房。像我在的幼儿园是特别难得的,有一个大院子,有好多的花花草草。大部分新加坡的幼儿园更多是在楼里面的一个房间里,没有花花草草。

那是不是新加坡人的环保意识就很差,自然教育的自然概念就很差,对于自然的感受力就很差呢?我相信凡是去过新加坡的人一定不会这么想,一定会觉得他们都特别爱自然。这是一个花园城市,还有很 的生态式立体花园。为什么呢?因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足够的自然资源。校外的各种自然团体特别丰富,生活周边对于自然的保护非常严格。

新加坡有着热带雨林和热带雨林次生林的自然保护地,所有的热带雨林公园都是免费的。周末大家就都到自然公园里面去了。他们跟自然接触非常的密切,所以在幼儿园里有没见过有人种菜。孩子能够目睹身边所有自然事物的生长。有一种可能是当我们的自然环境足够充沛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在幼儿园里再单独有这样一种种植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mingdes.com/afhzp/3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