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茶救*粮红玛瑙hellip

绿色产业大发展山瓜野果满山岗

——九坝镇

让产业多起来、土地活起来、百姓富起来

核心提示

产业扶贫是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手段,产业扶贫是确保 脱贫的关键所在。如何让产业多起来、让土地活起来、让百姓富起来,进而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脱贫攻坚后劲?

九坝镇*委*府探索产业脱贫模式,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茶、*金茶、玛瑙红樱桃和蔬菜,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就近务工、农民增收的问题,使贫困村、贫困户有策可施,而且增添了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动力、激发了他们内生发展活力。更重要的是,该镇农业由传统烤烟种植向多元化种植迈出了坚实步伐。

▲山河村果茶基地效果图

别有天地的山果野茶基地

水河村水河组大趟坐落于大山深处,离九坝镇*府27公里左右,与习水县桃林乡接壤, 海拔米,年平均气温18度,是九坝镇最边远、最贫穷的一个组,全组共有18户36人属于 贫困人口。

▲果茶成品

水河组的大趟,因为偏远贫穷,居住在这儿的20多户人家陆续搬离,只留下徐远材和陈志刚两户人家,大山深处寂静得让人毛骨悚然。

去年年底,随着浙江宁波自然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该组投资万元兴建果茶基地以来,大趟开始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该公司开发的果茶以三叶木通(俗名八月瓜)、猕猴桃、拐枣、红豆(又名救*粮)、无花果、五味子、羊奶果等特色养生水果为原料,以特殊工艺加工获取有效的活性物质,像茶一样冲泡饮用,故名果茶。其功能可迅速补充细胞营养、增强体质,从而达到预防和缓解慢性发病率。

水河山高树密,原生态保持良好,野生三叶木通、猕猴桃、拐枣、红豆、无花果、羊奶果等果茶原料漫山遍野。

在徐远材家的门口,有6个大棚一字排开,里面育着13万株三叶木通(俗名八月瓜),即将进入移栽,预计在4月底前移栽完毕,可移栽多亩,明年8月,这些苗将进入挂果盛产期。

为确保果茶生态、有机、环保、绿色,浙江宁波自然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亩的种植基地建在了水河组,依托当地已有的野生资源,补充栽种,并设计拟用当地有名的钟山峡来作为即将面世的产品品牌名称。

“多亩撂荒土地以每亩元的价格流转给了公司,并以每5年增加50元的价格写进了租赁协议,水河组及附近的村民实现了就近务工,农民还可以采摘野果卖给公司增加收入。”水河村支部书记张绍锦憧憬着水河组的未来:“不出两年,这儿将花繁叶茂、野果飘香,我们这个穷山沟也可以发展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啦。”

贵如*金的“*金茶”

在水河村桥堡组公路旁,一块写着“产业扶贫茶叶基地”的广告牌分外醒目,在广告牌下,一茬挨着一茬的茶叶正冲出地覆膜的覆盖,在春风吹拂下,吐出嫩绿的新芽。

这里栽种的是一种叫“*金茶”的茶树,已栽种了多亩。

▲图片来源网络

*金茶,又名香茶、山蜡梅,系蜡梅科植物,学名“柳叶蜡梅”,经国家有关科研单位测定:*金茶,含挥发油、生物碱、*酮类等多种有效性成份,铁、钙、锌、镁、硒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VB1、VB2、VC等含量丰富,并含有18种 酸。据《中国药典》《全国实用中成药手册》《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国树木志》等资料记载,*金茶:凉,清热解*,解表祛风,助消化、治感冒、治慢性气管炎,对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金茶,顾名思义,贵如*金,一斤上好的*金茶叶价值在0元以上,一亩地一年仅产20斤左右的茶叶。

去年,该镇从浙江安吉引进大户,成立钟山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水河村桥堡组连片种植*金茶亩,带动群众自发种植90多亩。

当地群众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在3年后进入盛产期后进行分红。为保证群众的当前利益,在前三年,合作社土地流转费每年按元每亩进行给付。当地群众、特别是15户贫困家庭实行优先务工。

“钟山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计划在当地发展*金茶亩以上,并计划建茶叶加工厂,实现产地加工。”该镇副镇长邹秋荣介绍:“桥堡组实现产业扶贫的路正越走越宽。”

  

高岗上栽满红玛瑙

在高岗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些新栽的樱桃苗已开始吐露花蕾,绽放出白色的花瓣,虽然零零星星,但足以装点农村美丽的春天。

玛瑙红樱桃与一般樱桃不同,它颗粒大、果柄长、保鲜期长,鲜亮可人,酸甜可口,又因其是开春 果,人们对它喜爱有加。

“这是去年才栽种的玛瑙红樱桃,共有多亩,其中有多亩是直接移栽的大苗,今春就开花啦!”邹秋荣介绍:“我们在高岗村借鉴六盘水市的‘三变’措施,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引进遵义林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农民按每亩元流转费的价格以土地入股成为股东。”

“按照目前市场价13元一斤的价格,每亩产值超万元,比种烤烟要划算得多。”邹秋荣信心十足:“以后,还要发展观光采摘,全村96户贫困户靠这一产业就可脱贫啦!”

石旮旯里种生态菜

联合村山高坡陡,是九坝镇 的二类贫困村,全村共有户人属于 贫困户,全村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差,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条件,导致蓄水差、农业产业单一,主要栽种玉米,一到冬夏,大量土地就闲置起来,土地实际利用率差。

如今,在该村足槽沟、沙台、陈家岗等地,多亩连片种植的莲花白、甘蓝长势良好,在大户杨修华、杨修国带动下,群众分散种植了近亩莲花白、甘蓝。

足槽沟组的贫困户杨世刚,和其他11户贫困户一样,在*府的帮助下,也加入了种植蔬菜的队伍,今年在家门口种植了3亩莲花白,按一年两季算,预计亩产可达0元,今年他还种植7亩烤烟、计划种植5亩辣椒。

“在年脱贫摘帽的基础上,今年杨世刚一家四口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了。”该镇纪委书记毕波言道。

去年9月,该镇组织大户成立红光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该村发展蔬菜种植,由合作社负责保底价收购、销售、技术指导。

 

“农户除了自己种植外,还有土地流转费、在种植基地务工收入。”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联合村支部书记梁昌建言道:“蔬菜主要提供给县学生营养餐配送中心和县内蔬菜批发市场,销售不成问题。”

采访后记

采访后记:九坝镇*委*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产业脱贫模式,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是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任务的关键。正如九坝镇*委书记罗礼万总结的:“让产业多起来、让土地活起来、让百姓富起来,才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道。”

(记者尤晓婵张体旁令狐昌勇)

主办方:桐梓县对外宣传中心

总编:王迪丨副总编:尤晓婵

本期编辑:罗新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imingdes.com/afhzz/9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