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当我再次哼起这个曲子,给吊兰浇水时,我感觉有点异样,好像在满眼绿色之中有白光掠过。心中一阵惊喜,难道是花?昨天早上还没发现任何有花的迹象啊?昨天早上我把发酵好的油饼水小心翼翼地倒在吊兰根部,我心里还在嘀咕,到底开不开花呀?都一年多了!是不是肥还不够呀?一周前,我得到油菜籽饼,把它放在玻璃瓶里,加上水,盖上盖,密封起来,让它发酵。这是极好的肥料。这是今年第二次施肥了。不过那时,叶片瘦瘦的长长的,还没有任何开花的迹象呢。
我急急地走近,蹲了下来,轻轻拂开浓密的叶子,哈哈,在一个小枝的中部,三片小叶的下面,竟然躲着一个小小的花苞,比米粒大不了多少,狭长的,白白的,嫩嫩的,亮亮的。花苞口还是紧紧闭着的,低垂着,躲在绿叶的下面,就像一个怯生生的小姑娘,面对陌生人时,羞怯地躲在父母身后,紧紧的挨着父母,拉着父母的衣角不肯撒手。
当我再次走近时,那白色好像大了一些,花苞慢慢绽开了一点口子,莹白之间微微露出点嫩黄,虽然还是那样低垂着,那一抹嫩黄在碧绿与嫩白之间却特别闪耀。我的吊兰终于开了第一朵花啦!一年了!我的嘴角也慢慢上扬,我也终于知道,吊兰不是只会长叶,它也会开花哦,吊兰不是草,是兰花哦。
我是去年六月份买回了这盆吊兰,当时长势特别好,绿绿的,油油的,把花盆记得严严实实的,卖花人说回去可以分成两盆。回来后,把几株小的移出来分到另外一盆。移出的那盆因为花盆太大了,几株小的在里面显得稀稀落落的,原来的盆里留下一株最大的,这样不多不少,不大不小,刚刚好。整体造型饱满呈伞形,叶片翠绿莹润,心里对这盆就多了几分喜爱。可是暑假还没结束,就发现这盆叶子发黄,轻轻一拉就断了,再看根部,已经腐烂。我想肯定是自己没事的时候就来看看,顺手就浇水,花的根部长期浸泡在水里,所以就烂了。想起一句老话“地要干干湿湿,人要焦焦急急”,道理我是知道的,知易行难,还是免不了把水浇多了。
我想起了一个异人叫郭橐驼,就是“郭驼子”的意思。是柳宗元笔下的一个人物,有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为什么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郭橐驼种树是有诀窍的。
首先,移栽时“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
其次是栽后“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是郭橐驼的诀窍。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是移栽时对树“若子”,种完后对树“若弃”,不管它。而其他人在树种下之后,做不到“若弃”,反而过度 大道至简!虽是极其平凡的道理,但实践起来却很难。曾经一盆有20多个花苞的栀子花被我好心却祸害了。我那么期待花开,尽心尽力的浇水,施肥,结果花蔫了,花苞落了,我心疼不已。
其实何止种树种花是这样,对孩子的培养也是这样的难啊。很多父母都是 只不过每个孩子的花期是不同的。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积累养分;有的花硕大艳丽;有的花小巧淡雅……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也不必羡慕别人的花艳丽芬芳。相信花期一到,必然芬芳。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莫要催促,莫要烦恼,静静等待,享受从含苞到初绽再到盛放的过程,慢慢地你就会体会到其中的期待、喜悦、兴奋和得偿所愿的幸福。如果不开花,别急,那是大树,会成栋梁。
本期责编:光其军
投稿邮箱:
qq.